四月的武漢,落櫻繽紛,濃桃艷李。2018年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專題研討會暨第三屆神經環路技術培訓班于4月21-25日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成功召開。作為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系列會議之一,此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市神經科學學會、武漢物數所主辦,武漢物數所腦科學研究中心承辦,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武漢樞密腦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千奧星科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此次研討會和培訓班為第三屆全國神經環路示蹤技術高級培訓班,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資助舉辦。
神經標記和神經環路示蹤技術是基礎腦科學研究中的關鍵技術,位列美國腦計劃九個優先資助方面的第一和第二,也是歐洲腦計劃實施的基礎和韓國腦計劃的核心。以神經科學研究中的重點和難點為目標,推動神經環路示蹤新技術、新方法、新策略和新應用正是此次專題研討會/培訓班的主要目的。本次會議參會嘉賓達到500余人,來自于全國12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
研討會開幕式上,武漢物數所副所長周欣研究員致歡迎辭,并簡要介紹了腦科學研究在武漢物數所的發展歷程,對以徐富強研究員為核心的研究團隊給予了充分肯定。研討會邀請了包括北京大學程和平院士在內的32位神經科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作了主題報告,緊緊圍繞神經回路相關示蹤技術、全腦高時空分辨、單細胞測序、神經回路光學觀測、透明腦技術、腦病毒研究等神經科學前沿技術的發展、應用和挑戰進行充分探討。
培訓班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培訓內容主要包含嗜神經病毒環路示蹤技術、光遺傳學、藥物遺傳學、光纖記錄、腦組織透明化、fMOST、雙光子顯微光學成像和其他常用的經典手段,包括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譜以及微透析等,就其基本原理和重要應用也作詳細介紹以及實際操作演示。利用這些經典和新興的技術,可以實現對大腦內部的神經環路從宏觀到微觀,從突觸水平到細胞、環路以及腦區,從結構到功能,多水平、多模態、多層次的綜合研究。培訓班的講師均是來自科研一線且具有豐富的工具研發和應用經驗的科研人員。另外,為增進學員與各位專家的進一步交流,會議增設了BrainVTA優秀報展獎,在所有已投摘要中,由評審團選取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
4月25日下午,為期5天的培訓班及研討會正式結束。徐富強研究員作總結發言,感謝所有與會的老師同學對此次專題培訓班和研討會的支持,同時也強調了神經環路研究在認知行為、疾病的發生及可能的治療策略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和貢獻。
本次會議是一場學術盛會,也是一次技術盛宴,會議推廣和普及了用于神經科學研究的示蹤新方法、新技術、新應用,加強了國內外腦科學工作者在腦結構、腦功能、腦發育、腦疾病及臨床轉化等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密切交流與合作。

會議現場

程和平院士作報告

實驗操作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