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中國科學院核磁共振波譜學的技術發展與應用,加強學術交流、提升核磁共振技術水平,由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主辦,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承辦,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日前在中科牛津成功舉辦。中科院條財局科技條件處張紅松、武漢物數所劉買利所長,以及中科院研究所20余單位共4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屆研討會。
張紅松和劉買利所長分別致辭。張紅松表示,二十多年來,此類會議幾乎都是參加國外儀器的會議,這是第一次參加中國自主品牌儀器組織的研討會,非常自豪!張紅松高度肯定了中科牛津的長足發展,并贊譽相關成果打破了國外廠商的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對振興民族產業、樹立中國品牌具有重要意義,寄語產品放眼世界,積極參與國外市場競爭。劉買利所長感謝中科院對國產核磁相關項目的長期支持,從項目到公司,一路走來,建成了全套核磁產品生產線,愈發對團隊有信心,對產品有信心,對市場有信心!中科牛津將在市場機制中實現全面綜合提升!
會議期間,中科牛津魏嘉總經理攜技術骨干人員就公司的發展情況、新產品、新技術做了詳細介紹。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專業從事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研發、生產、銷售、技術支持和維護的生產商,經過漫長艱辛的研發探索,中科牛津核磁共振波譜儀已實現譜儀控制臺、超導磁體,高靈敏度寬帶自動調諧探頭、低噪聲寬帶前置放大器等整機自主生產。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逐步實現自動化,數字化,兼容開放化,產品性能更加成熟穩定,產品維護更加方便快捷。中科牛津正在著力打造互聯網+的譜儀控制及數據處理模式。未來中科牛津將不斷開發挖掘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譜儀研究與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務體驗。
與會專家武漢物數所王玉蘭研究員分享了核磁共振技術在代謝組學中的應用,對比了中科牛津譜儀和國外主流譜儀的實驗情況,結果顯示在信號出峰、分辨率、譜圖效果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高度一致性,中科牛津核磁共振波譜儀技術性能和實驗功能與目前國際上同類商品水平相當,能滿足多樣化測試需求。相關文章成果已發表在波譜學雜志等知名刊物上。
會后與會專家就核磁技術應用、核磁譜儀維護等工作進行了廣泛討論交流。張紅松對本屆研討會進行了總結,祝賀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并表示中科院將一如既往堅決支持中科牛津的發展,鼓勵中科牛津繼續以需求為牽引,以應用為導向,立足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產品開發和產業化應用推廣,不斷推出功能豐富的產品,構建更加完善的整機生產服務一體化平臺。

研討會現場